校园动态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寻迹里斯本丸·东极青年行”双语国际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用青年之声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2025-08-08 14:25:10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点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校“寻迹里斯本丸·东极青年行”双语国际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浙江舟山东极岛,围绕青年视角下的和平叙事: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的新媒体国际传播实践与国际认同路径研究主题开展多日的实地调研与新媒体创作,用青年之声讲述中国故事、和平故事。

里斯本丸事件是二战期间中国民众冒险营救384名英国战俘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次实践,团队以“在地记忆—双语叙事—国际传播”为核心思路,深入东极岛渔民救援纪念碑、小孩洞等历史遗址采集音像资料,现场录制中英文双语实景解说视频。同时,走访舟山市博物馆、东极岛历史文化博物馆,查阅珍贵史料,聆听舟山里斯本丸事件研究会专家讲解,全面还原历史背景与细节,为国际传播奠定坚实史实基础。

精心筹备 厚植历史情怀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成员集体观看了方励导演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重温那段战火纷飞、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感悟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随后,团队专程前往舟山博物馆系统研学,深入了解事件背景与历史细节,为实地调研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此外,实践团还对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研究所,特邀孙峰研究员为团队作专题指导,围绕史料甄别、事件复盘及人道主义精神提炼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全面夯实国际传播内容生产的史实基础。

追寻历史 重温救援壮举

628日,实践团抵达东极岛,参观东极岛历史文化博物馆,收集第一手展陈资料,感知地方历史记忆与官方话语表达方式。1942年,载有1000余名英军战俘的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号在青浜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日军不但没有实施救援措施,反而关闭船舱大门并对试图逃生的英军进行击杀。危急关头,东极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往返英勇救起300余名落水英军,最终帮助3名战俘成功脱险。这段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救援,展现了战争阴霾下人性的光辉。

探访遗址 感悟和平真谛

在青浜岛,实践团成员瞻仰了2025年新建的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纪念碑以狂风暴雨中紧握的双手为造型,象征着中英两国人民用生命铸就的友谊之桥。纪念碑所在地正是当年藏匿英军的“小孩洞”遗址。这个由海蚀形成的隐蔽洞穴,见证了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俘的感人故事。

青年视角影视化叙事,激活历史记忆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将所学理论与新媒体技能相结合,分组开展现场拍摄与后期制作工作。团队在东极渔民救援纪念碑、小孩洞遗址等核心场景进行中英文双语实景讲解录制,结合航拍画面、历史照片和口述叙事,力求以沉浸化的视觉语言还原当年的救援场景。返程后,成员们高效完成视频剪辑、字幕制作与音效优化。在传播环节,团队将依托地方媒体、舟山市国际传播中心,将制作完成的中英文双语短视频推送至舟山政府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国际发布,并进一步投送至其他平台。

此次实践不仅产出了一条高质量双语实景讲解视频及多平台同步传播成果,更初步验证了“地方记忆—青年叙事—全球共鸣”的国际传播路径,探索出和平叙事的Z世代表达范式。团队成员在史料研读、多语创作、新媒体发布等环节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也为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对外人文交流贡献了青年力量。图文/邵瑶)

一审:颜天明

二审:赵怡琦

三审:赵晖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